申城五日漫记:对话于梦,温柔如诗

Cover image for 申城五日漫记:对话于梦,温柔如诗
Doc Map
  1. 缘起:为什么是上海?
  2. 五日漫记:在古典与现代间穿梭
    1. Day 1: 万国建筑与东方明珠的对话
    2. Day 2: 穿越时空的对话
    3. Day 3: 学府朝圣与心灵洗礼
    4. Day 4: 建筑与信仰的对话
    5. Day 5: 雨中的诗意告别
  3. 旅行感悟:在遇见中重新认识自己
  4. 结语: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重逢

TIP

你可能会问:五一的事怎么到现在才发?嗯……说来惭愧,这篇文章其实早就码完了,只是我一直在纠结博客的样式,排版,结果越纠结越放不出来。毕竟我不是什么“设计大佬”,一看界面就头大,于是愣是把一篇游记拖成了“考古文物”。归根到底,其实也不是排版太难看,而是我太爱折腾,总想整点“花里胡哨”。

不过想想,记录的意义大概不在于排场有多华丽,而在于写下时的那份真诚。于是,我决定放下折腾——让这篇迟到得离谱的游记,带着它最初的感动,终于和你见面啦。

缘起:为什么是上海?

ShangHai

上海,这两个字对我而言,从来不仅仅是一个地名。

高中时期,课桌右上角贴着的上海交通大学照片,是我无数个深夜挑灯夜战的精神支柱。“在上海上大学”这个梦想,像一颗种子,在青春的心田里生根发芽。虽然高考的结果让这颗种子未能如期开花,但它从未枯萎,反而在岁月里沉淀得更加坚定。

这次五一独自赴沪,既是一次圆梦之旅,更是一次续梦之行。我想亲眼看看这座梦想之城,用脚步丈量它的街道,用心灵感受它的脉搏。更重要的是,我想在交大的校园里,许下考研的誓言。

五日漫记:在古典与现代间穿梭

Day 1: 万国建筑与东方明珠的对话

清晨抵达浦东国际机场,这座巨大的航空枢纽以其现代化和高效令我惊叹。乘坐地铁前往市区的路上,我已经开始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搏。

外滩是此行的第一站。站在黄浦江畔,对岸是直插云霄的陆家嘴金融中心,身后是历经沧桑的万国建筑群。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令人震撼。我沿着中山东一路慢慢行走,仔细端详每一栋建筑——汇丰银行大楼的宏伟、海关大楼的钟声、和平饭店的传奇…这些曾在历史书中出现的建筑,如今真实地呈现在眼前。

Builds

傍晚时分,我登上了东方明珠观光层。随着电梯快速上升,整个上海渐渐铺展在脚下。黄浦江像一条玉带,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变成了精致的模型,南京路步行街的人流如织…这种俯瞰的视角,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布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

Day 2: 穿越时空的对话

第二天的行程从豫园开始。这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典园林,与昨天看到的现代上海形成了鲜明对比。九曲桥、湖心亭、玉玲珑…每一处景致都体现着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高超。在豫园商城里,我尝到了地道的南翔小笼包,皮薄馅多,汤汁鲜美,果然名不虚传。

下午我去了外白渡桥。这座钢铁结构的百年老桥,不仅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,更见证了城市的变迁。站在桥上,可以看到浦东的摩天大楼与老上海的风情同框,这种新旧交融的画面格外动人。

Waibaidu_Bridge

傍晚时分,我特意去了武康大楼。这艘”巨轮”般的历史建筑在夕阳下格外美丽。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拍照打卡,让这座老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。我在对面的咖啡馆坐下,看着夜幕渐渐降临,武康大楼的灯光依次亮起,那一刻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。

Wukang_Mansion

Day 3: 学府朝圣与心灵洗礼

今天是我此行的重头戏——参观上海交通大学。我先后去了徐汇校区和闵行校区,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氛围。

徐汇校区的红砖建筑散发着浓厚的历史底蕴。老图书馆、百年校庆纪念碑、董浩云航运博物馆…每一处都让人肃然起敬。我站在校门口,看着进出校园的学子们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。

闵行校区则展现出现代化大学的磅礴气势。宽阔的校园、现代化的教学楼、设施完善的实验室…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。我在思源湖畔坐了很久,看着学生们匆匆走过的身影,暗暗下定决心:两年之后,我要在交大的林荫道上留下脚步,与梦想温柔相逢。

SJTU

下午,我参观了静安寺。这座位于繁华市中心的千年古刹,金碧辉煌的建筑与周边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形成强烈对比,却又奇妙地和谐共存。

Day 4: 建筑与信仰的对话

第四天上午,我来到了徐家汇天主堂。虽然只能在外围参观,但这座哥特式建筑的宏伟精美已经足够让人惊叹。双塔式的立面、精美的彩绘玻璃、红色的砖墙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,显得格外庄严神圣。

St._Ignatius_Cathedral

下午我重访了外滩,这次我选择了不同的时间段和角度。早晨的外滩清新宁静,午后的外滩热闹繁华,而傍晚的外滩则浪漫迷人。同一个地方,在不同时间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,这也许就是上海的魅力所在。

Day 5: 雨中的诗意告别

最后一天,上海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。我反而觉得这样更好,雨中的上海别有一番韵味。

我没有安排具体的行程,只是撑着一把伞,在街上随意漫步。雨水洗刷过的街道格外干净,梧桐树叶绿得发亮,老洋房在雨雾中显得更加朦胧诗意。我走过衡山路,穿过复兴中路,偶尔在路边的咖啡馆避雨,看着窗外的行人匆匆。

这种不赶时间的漫游,让我有机会真正感受这座城市的节奏和气息。雨中的上海褪去了平日的喧嚣,展现出它温柔静谧的一面。

旅行感悟:在遇见中重新认识自己

  • 关于梦想:它从未远离 站在交大校园里的那一刻,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梦想可能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消失。高中时的遗憾,如今转化为了更强大的动力。这次旅行让我更加确信,上海就是我想要奋斗和生活的城市。

  • 关于独行:与自己的深度对话 独自旅行最大的好处,就是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。我可以在一处喜欢的地方停留很久,可以随时改变计划,可以静静地观察和思考。这五天,我不仅认识了上海,更认识了自己。

  • 关于上海:多元融合的魅力 上海最吸引我的,是它的包容性和多样性。这里既有最现代摩登的摩天大楼,也有最传统古典的园林寺庙;既有快节奏的金融精英,也有慢生活的市井百姓。这种多元融合的城市气质,让人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。

结语: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重逢

回程的飞机上,我看着逐渐远去的上海,心中没有离别的伤感,只有对再见的期待。

这次旅行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我与上海之间更深层的连接。那些走过的路、看过的风景、遇见的人,都化为了前进的动力。

上海,等着我。下一次见面,我会以交大学子的身份,在这片梦想的土地上,书写新的故事。


后记: 特别感谢这场雨,让我看到了上海不同的面貌。旅行中的意外往往是最美的礼物。